常识坊-常识网
常识网 > 科技之光 > 星空探秘 >

实践五号卫星的介绍

2017-02-20>>来源:常识坊整理
1、简介
实践五号卫星研制成功不但满足科学试验的新技术试验需求,还验证了一个可“裁剪”的满足多种有效载荷需求的公用平台(CAST968)。
实践五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采用公平台思想设计的小型科学实验卫星,主要用来进行空间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S波段市速数传发射机及大容量因态存储器在轨试验和平台技术试验。

2、任务
进行空间单粒子测量及其对策研究和空间带电粒子环境与剂量的测量;对航天器S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及大容量固态存储器进行在轨试验;进行流体科学实验。

3、设备系统
实践五号卫星任务有效载荷包括三部分:空间环境测量有3台设备,分别用于测量空间电子、质子及重粒子和星内外辐射计量;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试验有5台设备,分别进行单粒子事件检测、单粒子屏蔽效应、单粒子事件翻转、单粒子事件综合效应和单粒子锁定等试验;空间微重力试验为两个液池,分别进行微重力和低重力环境下的流体对流试验。在进行上述试验的同时,兼顾进行新型航天器的技术试验。由于卫星是采用公用平台思想开发的,该任务的完成意味着小卫星公用平台的建立。
实践五号卫星平台由8个分系统组成,分别为结构与机构、热控、姿控、电源、测控、天线、星务管理、总体电路分系统。
卫星在设计上充分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整星由星务分系统的中心计算机进行统一资源管理,在遥控单元、遥测单元及姿控、电源和总体电路分系统中均设有下位机,形成主从式工作方式。

卫星有3种控制模式,第1种是对日定向三轴稳定,以满足流体科学试验10-4g微重力要求;第2种是对日定向自旋稳定模式,以满足流体科学试验第二工况和单粒子试验的要求;第3种是利用冷气、偏置动量轮建立和保持对地定向三轴稳定,进行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试验。
星上电源采用太阳电池阵与CdNi电池组联合供电方案。测控采用S波段体制。热控以被动控制为主,主动为辅的方案。卫星结构除对接环、顶板外,全部采用铝蜂窝、铝蒙皮形式。

实践五号卫星整星构型呈六面体形式,尺寸为1.2m×1.1m×1.04m。为了适应运载限制包络,星体顶部切掉两个棱边。星体底部是对接环,用以实现与运载的对接。星体两侧布放两翼太阳电池阵,收拢状态最大直径1.789m,高度1.04m。卫星与运载是通过包带进行连接,包带直径660mm。
中国在“实践五号”(SJ-5)卫星上首次应用并通过考验的星务管理系统,是实现卫星运行管理、自主控制、信息传送以及星地大回路操作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网络来协调、控制星上各种功能部件的相互联系,完成包括信息流、动作流、能量流的动态作业所形成的一种星载柔性服务系统。它具备有如下主要技术创新点:构成整星多级控制;引入内嵌式管理执行单元;星上现场网络技术;构造硬件和软件的封装技术;利用商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兼容型份包遥测技术;复合型遥控和遥操作实现技术;信息多路径的冗余备份和系统重构技术;测试床技术;分级整体辐射加固技术。星务系统的应用既提高了整星自治能力。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又分散了整星失误风险。从而,提高了整星级可靠性和运行功能的有效性。
4、飞行成果
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后,1999年5月10日至11日进行了在轨测试,5月12日至19日进行了流体科学实验。在这一阶段流体两相流液池连续开机,经过北京站时S波段发射机开机将流体图像和科学数据传回地面,其它有效载荷关机。5月20日以后进入空间环境实验阶段。在这一阶段流体两相流液池关机,5台单粒子研究的仪器和3台空间带电粒子环境探测仪器连续开机,大容量存储器开机,经过北京站时S波段发射机开机将大容量存储器数据传回地面。试验主要成果如下:
 
1.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
在两个阶段8天的时间里,进行了33次空间流体科学实验,获得流体运动图像12000余幅,温度记录曲线近30小时,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任务。初步分析得到流谱图和液池内的速度场分布,以及微重力条件下定常流和非定常流的对比图像。
多层热毛细对流是国际微重力流体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不仅对发展和改善空间晶体材料生长方法和晶体品质有现实意义,并且对深入认识地面上具有自由面或界面的流体对流运动的特征和机理等流体物理领域的基础问题有重要意义。此次试验是中国首次空间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实验中首次成功地应用了遥科学手段。实验中观测到了低重力条件下的热毛细对流与浮力对流的耦合现象和大量未知的现象,对这些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必将推动中国流体物理学的发展。
这次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在卫星上实现如此复杂的微重力流体力学实验。  

2.新型航天器的新技术实验
验证了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1553B总线、CCSDS数据传输标准、高速多路复接技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DRAM固态大容量存储器、S波段数传发射机等新技术能够适应于太阳同步轨道的空间环境。但是无论SRAM还是DRAM都会因单粒子事件而发生翻转,硬件和软件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否则将影响电子仪器在空间环境中的正常运行。
 
3.空间单粒子事件效应及对策研究和空间高能带电粒子环境研究
主要进行了空间电子、质子、高能粒子及星内辐射计量测量。通过对实践五号卫星探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在这个轨道上辐射总剂量引起的故障不严重,约为1~2rad(Si)/天,而一般器件耐辐射剂量为5krad(Si)以上。
(2)单粒子引起的锁定是很危险的,但在这一轨道上发生单粒子锁定的概率很小。在这一轨道上80C86和80C31CPU中的寄存器发生单粒子翻转事件的概率也是很小的。实践五号卫星至今尚未检测到这类事件。
(3)在这个轨道上单粒子翻转发生概率:
SRAM约为0.5~4次/(Mb·天)
DRAM约为0.2~1次/(Mb·天)
(4)屏蔽可以减少单粒子翻转的概率,但不能完全避免单粒子翻转。
(5)纠错编码对克服单粒子翻转引起的错误有效,星载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单粒子引起的翻转的影响。采用硬件和软件EDAC的容错设计,是避免单粒子翻转效应的有效方法。
(6)单粒子翻转发生概率与太阳质子事件有正相关关系,通过空间环境观测与预报,使一些重要航天器避开较强的太阳质子事件是减少空间飞行器故障的有效办法。
(7)工业级或商业级器件有可能在空间环境下可靠运行,但必须经过严格而有效的筛选。  

4.、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得到验证
实践五号是紧紧围绕建立小卫星公用平台思想开发的小卫星,为建立小卫星公用平台,设计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主要成果如下:
(1)公用平台思想得到体现。设计伊始提出平台应为可裁剪的方案,并通过型号研制滚动性提高能力。因此整星在设计上均留有较好的可扩展、可裁剪的接口。首先为了建立小卫星公用平台,实践五号卫星在构型设计上采用平台和有效载荷分舱布放的原则,它不因有效载荷的变化引起平台构型的重大变动。另外,在结构设计上,虽然实践五号卫星当初提出的重量为350kg,但设计是按500kg考虑。它在系统配置上形成可裁剪的组合模式,以适应不同任务对卫星的要求。先进的星务管理系统增强了平台对各类有效载荷遥测、遥控及数据管理的适应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可扩充能力。
(2)全铝蜂窝板式卫星主结构经受住了考验。除对接环及顶板外,卫星结构全部采用铝蜂窝、铝蒙皮板。星体内部长隔板既是仪器安装板,又是主承力结构,这不同于传统的卫星需要单独的承力结构,可提高卫星结构的利用效率。整星试验证明这种结构形式具有很好的阻尼特性。
(3)立足全星集成设计的崭新星务管理技术得到充分验证。卫星采用二级分布式拓扑结构执行全星的业务管理——星务管理。其上层为双冗余的中心计算机,进行全星资源管理与控制,下层为若干规范化的智能管理执行单元(在各分系统设备中的内嵌式下位机),各单元采用具有统一标准通信接口协议和数据通信格式的网络接口,与中心计算机形成主从式工作模式。它可完成遥控与数据管理、遥测数据采集与处理、程控指令提供、时间校时、温控参数采集与控制、数据处理及分配管理等多项任务。这种采用标准通信协议,利用网络进行星上各类信息传递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4)多模式姿态控制系统得到验证。为完成科学试验任务,实践五号卫星设计成对日三轴和对日自旋稳定模式;考虑对地三轴稳定模式应用范围广,在科学试验任务完成后,一个重要的平台技术试验项目就是对地定向三轴稳定。卫星从对日转向对地定向的大角度姿态机动已得到很好验证,在对地定向试验中最好姿态控制精度接近0.30。
(5)中国国内S波段测控首先在轨应用。实践五号卫星是中国第1颗在轨使用S波段测控体制进行测控的卫星。其使用不但对卫星有意义,同时为国内正在建设的S波段地面测控网提供了很好的演练机会。
(6)各类高新、商用器件得到在轨验证,并有待作进一步的考核。从新技术验证出发,卫星设计上部分项目采用了新技术、工业级器件,其中以姿控分系统80386EX、PC104计算机为代表,这是中国卫星上使用的最高档次计算机芯片。
(7)偏置动量轮加磁控的姿态控制技术取得宝贵经验。作为中国国内首次采用偏置动量轮、磁力矩器、磁强计组合姿态控制的技术在轨进行了很好的演练,达到预期目的。
(8)小型电池阵压紧机构得到首次成功应用。太阳电池阵压紧、释放机构完全是一种新型、为小卫星研制的机构。卫星入轨后太阳电池阵顺利展开,证实了这种技术已经开始走向应用。
(9)带翼热管使用效果明显。通过增大热管与仪器安装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传导效率。这是中国卫星上首次使用这种技术。在轨数据表明星内环境稳定均衡,热管起了很好作用。 

5、展望
发射小卫星是80年代以来国际卫星的发展趋势,利用空间环境,生产地面所无法生产的材料,给人类新材料的生产带来了曙光。用浮区法生长晶体材料是在空间材料制备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实践五号”首次进行空间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观察到低重力条件下的大量未知现象。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在卫星上实行如此复杂的实验。“实践五号”在主要任务完成之后,仍将继续留轨,进行其他科学实验。

遥感卫星八号的介绍

1简介 遥感卫星八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空间科学试验、国土资源勘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

时间:02-20

地磁场在变化吗?会有什么影响?

地球的磁场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变化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不同地方的磁场方向和强度均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化。很难说清楚地球的磁场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变化的。由于地球磁场的复

时间:05-10

太阳系“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

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

时间:12-20

中子星上每一立方厘米的物质重十亿多

一个原子的直径,大体上说,约为10-8厘米。在普通的固体和液体中,原子与原子之间靠得很近。实际上是相互接触的。因此,普通固体和普通液体的密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

时间:05-10

月亮为什么沿着奇怪的轨道绕地球转

据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说,这个持续了数十年的疑问可能终于有了答案。 对月球如何形成的普遍看法基于以下设想:一个体积如火星大小的巨大天体在45亿年前撞击地球,产生出一团

时间:05-10

阿波罗10号的介绍

1基本资料 阿波罗10号(Apollo 10)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截止2001年(200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阿波罗10号在196

时间:02-20

土星Saturn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基本数据 公转轨道: 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0,536 千米 (赤道) 质量: 5.68e

时间:12-20

这些月球小知识,你知道吗?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地球384400km。半径1738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 质量7.3510^22kg相当于地球的1/81.30。 一、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园轨道绕地球运转。这

时间:05-10

嫦娥二号卫星的介绍

1研制历史 嫦娥二号卫星从任务设计开始,历经方案、初样、正样、发射实施等阶段,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研制与发射实施任务。2008 年,主要完成了整星方案设计,开展了

时间:02-21

高蛋白食物有哪些,高蛋白10大食物排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

时间:10-25

世界十大宝藏排行榜

图坦卡蒙是3300多年前的一个年轻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御座上管理着庞大帝国。他的统治是短暂的,在19岁时突然死去。在埃及漫长的法老时代中,图坦卡蒙因为在位时间短而名不

时间:07-06

八大金刚

八大金刚指的是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时期共有8位干将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八大金刚”自黄埔军校

时间:01-30

大尺度美剧排行榜前十名

自从《权利的游戏》大火后,又黄又暴力的美剧就受到了大量观众的追捧。既能享受到香艳大尺度的戏码,还有精良的制作和烧脑的剧情。而对于美剧来说这都是常规操作,要多少有

时间:08-01

中国十大不能纹的纹身

一、过肩龙 1、简介 过肩龙一词来源于:1996年上映的香港黑帮题材电影《古惑仔》,其中香港演员郑伊健,饰演的黑帮人物陈浩南身体有一条从右胸部延伸肩部到右臂的龙形纹身

时间:07-10

宝宝生日祝福语_宝宝第一个生日朋友

一、宝宝生日祝福语 1 、 宝贝,现在的你是一个美丽童话的开始,以后的故事也许包容百味,但一定美不胜收是绚丽的晨曦,也许有风有雨,但一定有灿烂的阳光迎接。 2 、 让我

时间:07-24

讣告范文

一、讣告范文 家父***,因病于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三日(农历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七时三十五分因病在家中不幸病逝,享年六十六周岁,兹定于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五日(农历

时间:06-05

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

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 一、积极心理健康小常识 1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2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3 、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 、学会舒缓舒

时间:07-20

保尔柯察金英文名句

保尔·柯察金 (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时间:07-30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托翁反复强调的历史观:历史并非英雄史,英雄绝不是时代的操纵者,而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所谓的胜利者,能够看透时代的本质,懂得那潜在的“力量”,顺势而为。

时间:06-12
食材
药材